本文转自:商丘日报
近日,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古镇景区设置多个卡点,开始收费运营,引发村民不满。一则“村民不满古镇收门票,指引游客绕行逃票”的话题冲上热搜。
此事件引发一场关于“古村落该不该收费”的口水战。有人认为,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不应该被商业化的收费行为所束缚,而应免费向公众开放,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亲近它,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有人认为,古村落要想保持古色古香,需要修复与保护、运营与管理,“圈地赚钱”的本质是为文化遗产“续命”。
我国古村落分布极为广泛,每人随口都能说出几个已经去过或准备去看一看的古村落。南浔古镇是中国首个免票的江南古镇,2023年起永久取消门票。“五一”假期游客爆满,收入可观。古村落免费最直观的变化是客流量增加,连锁消费激增,这充分体现了免门票带来的强大引流效果和经济带动作用。其实,古村落运营管理要看到“门票经济”以外的真金白银。某景区免费开放后游客上升3倍,周边的民宿、农家乐供不应求,超市、饭店爆满,村民赚得盆满钵满。游客到景区后不只是观光看景,还要吃喝住行,每个环节都会给景区带来隐形的财富。商业味太浓无疑会阻止游客前行的脚步。
在文旅融合不断深入、旅游市场日益繁荣的当下,古村落不该被门票“圈住”。打破传统发展瓶颈,储存更多源头活水,才能让古村落释放无限活力。门票说到底是一堵“心墙”,文旅升级要敢于拆除门票这堵“心墙”。拆除“心墙”既要突破利益格局的藩篱,又要拿出破旧立新的勇气。文旅升级要突破困境,就必须敢于拆除这堵“心墙”,探寻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拆“心墙”是景区的格局和态度。新华每日电讯曾报道过南昌滕王阁景区“三还于民”的做法。“围墙拆除,打破的不仅是物理边界,更让景区与城市生活无缝衔接,让公共资源真正服务于民。”作为游客,也许不差那些门票钱,更看中的是景区的格局和口碑。从各地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到越来越多的景区实行暑期免票,事实证明:景区免票不是收入的减法,而是发展的加法。当管理者将目光从售票窗口移向更广阔的服务场景时,收获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公众认同与社会价值。
拆“心墙”是最好的宣传营销方式。成都宽窄巷子取消门票后游客倍增,这种“放下架子”的姿态,比任何广告宣传都更具说服力。杭州西湖是第一个吃螃蟹,全国首个全天候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二十多年过去了,西湖景区依然游人如织。不少网民认为“围墙挡景”“拦路收费”的经营模式是“自砸招牌”,应该多学习一下“西湖效应”。实践证明:景区免费是“门票依赖”转向“服务增值”的迫切需要,也是一句最好的广告语。
拆“心墙”是提升景区竞争力的“突破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的文旅模式已无法满足游客对深度、个性化旅游体验的追求。当平遥古城将城墙变为城市客厅,当三星堆用AR技术让文物“走”出展柜,当沉浸式体验被追捧,当景区文创产品热销,我们愈发清晰:文旅产业的未来不在售票窗口的方寸之间,而在拆除“心墙”后无限延展的价值中。
启远网-用杠杆炒股-配资门户网址-股票如何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