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卓驭获一汽入股,油电同智打通国内外两条赛道)
在电动化大潮汹涌之时,燃油车的智能化升级似乎被忽视。但正是在这一看似边缘的赛道上,一家深圳公司找到了突破口。
在电动化浪潮汹涌之时,燃油车的智能化升级一度被忽视。但正是在这一赛道上,一家深圳公司找到了切入点。9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示了一汽股份收购深圳市卓驭科技部分股权案。
这家主攻“油电同智”的智驾公司,迎来一家央企车厂的资本入局。
根据公示,一汽股份将通过增资及股权收购取得卓驭科技35.8%的股权,现有控股股东New Territory的持股比例降至34.85%,不再单独控制,而是与一汽股份形成共同控制关系。这笔份额并不庞大的交易,背后折射出整车厂与供应链关系的重组。
卓驭科技的独特之处在于提出“油电同智”战略,即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能搭载同一套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其研发的“无图端到端”高速领航功能,已经在一汽-大众的燃油车平台上实现量产落地。
在燃油车仍占据相当份额的海外市场,这种方案为卓驭提供了差异化优势,也解释了一汽为何选择入股。卓驭同时在德国设立分公司,加速本地化研发与认证,以满足欧洲严苛的法规要求,为后续出海提前铺路。
与多数只专注算法或单一传感器的企业不同,卓驭更像一家可以开展全球化业务的“小华为”。它不仅能提供摄像头模组、域控制器、激光雷达等硬件产品,也能交付完整的感知与控制算法。这种软硬件一体化的能力,在国内智能驾驶企业中也存在,但做到如此完全的比较少见。
由于华为在海外市场面临“不可描述”的障碍,卓驭的出货能力反而具备更强的国际扩展潜力。这一差异,也让它在行业格局中呈现出独特的位置。
根据披露,卓驭科技在2024年中国境内ADAS市场的份额不足5%,而一汽股份在乘用车市场和商用车市场的份额分别为10-15%和5-10%。双方构成典型的上下游关系,一汽的入局为卓驭提供了更大规模化应用的机会,也让整车厂在智能驾驶供应链中进一步掌握话语权。
监管层将此次收购认定为简易案件,理由是双方市场份额尚未触及反垄断层面的阈值。但产业趋势比监管更值得关注。随着电池、芯片、智能驾驶等关键环节的竞争加剧,整车厂已不满足于外采,而是倾向通过资本介入深度绑定。
卓驭的“油电同智”路线,为这一趋势提供了现实样本。在电动车尚未完全取代燃油车的全球市场格局下,能够同时服务两类动力平台的智驾公司,无疑拥有更强的生存力与议价力。
现阶段,车企正在加快对核心智驾能力的掌控,而卓驭这种兼具全栈能力与国际化潜力的公司,正在成为产业链重组的关键棋子。未来两三年,高阶辅助驾驶的普及速度,将决定ADAS厂商的生死线。一汽的资本与资源能否助力卓驭跑出规模化闭环,将成为观察中国智驾竞争格局的重要切口。
启远网-用杠杆炒股-配资门户网址-股票如何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